今年疫情期间,除了医疗救护车大爆发之外,服务用车、改装用车也提升显著。“以盒马生鲜为例,冷链快速配送,最后一公里都是由欧系宽体轻客和日系窄体车来完成的。”华晨雷诺金杯汽车副总裁杨洪海认为,人们消费习惯的改变,将为宽体轻客带来“大爆发”。他指出,生鲜城市配送的高速发展,与人们消费习惯的改变密不可分。
国际航班减少,使民航企业再次遭到危机。在中国疫情已经落下帷幕之时,外国的疫情正处于爆发期,我国为了防止境外大规模的输入病例,就采取了将国际航班再次减少的决定。因此这对于我国民航企业又是一个非常大的影响,如果公司在之前就有运转不周的现象,可能会是民航遭受到灭顶之灾。
根据民航局3月26日发布的关于疫情期间继续调减国际客运航班量的通知,东方航空于3月29日至5月2日期间,决定保留19个国际站点的航班,包括美国纽约和加拿大多伦多等。这些站点每周合计执飞40班国际航班。其余国际航班则全部取消。此次调整是出于疫情防控的考虑,旨在减少国际间的人员流动,降低疫情传播的风险。
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统一部署,民航局从3月26日开始实施国际航班“五个一”政策,大幅调减了国际客运航班量,有效防范了疫情境外输入。当前国际疫情形势复杂严峻,外防输入工作压力依然很大。
超30家国际航司停飞所有国际航班3月26日,民航局发布《关于疫情防控期间继续调减国际客运航班量的通知》。
疫情对上海的影响非常显著,从地铁客运量的变化可以窥见其对经济造成的巨大冲击:地铁客运量大幅下滑:正常年份上海地铁每日输送乘客量约为1000万人次,而自3月初疫情恶化以来,这一数字急剧下降。到4月12日,地铁客运量已降至约2000人次,远低于常态水平,显示出经济活动的大幅减少。
空旷的街道与地铁站:由于疫情原因,上海几乎变成了一座“空城”。往日熙熙攘攘的街道和地铁站变得异常空旷。地铁站内,曾经摩肩接踵的场景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寥寥无几的乘客脚步匆匆,尽量不在外面多做停留。这种“冷清”的景象,正是上海居民积极响应政府号召、严格自我隔离的生动写照。
尽管疫情形势严峻,但上海的公共交通系统仍在坚持运转。地铁、公交等公共交通方式仍然在为市民提供服务,虽然客流量大幅减少,但这一举措仍然体现了城市的基本运行和市民生活的保障。专家解读与市民理解 面对疫情的挑战,上海的专家和学者也在积极发声,为市民解读防疫政策、解答疑问。
从图片中可以看出,即使在政策放开后,由于人们对疫情的担忧和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地铁和街道上的人流量仍然相对较少。这也提醒我们,在享受文旅场所带来的乐趣的同时,也需要时刻保持警惕并做好个人防护。
可以看“新华视点”新闻记者从一线送回的报导。22日,上海跨地区城市公共交通运行恢复,共涉及到4条城市轨道路线和273条公交车线路。新闻记者见到,不论是公交车或是地铁站,经营状况总体稳定井然有序,疫情防控工作中严苛及时。 在71路公交起始站延安东街上海外滩站,每趟公共汽车的发班间距为20至30min。
其次,带来了娱乐不便。许多门店因为疫情都被封了,无法再进行营业,对老板来说,是一种经济损失,对顾客们来说,是一种放松损失。酒吧,KTV,网吧和电影院等聚集性娱乐场所基本上都关门了。有些人想和朋友出去聚个会,都找不到可以玩的地方。想和对象去影院看个电影,也已经成了一种奢望。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