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后遗症/新冠肺炎后遗症精神类疾病
8
2025-09-02
新冠病毒感染在全球范围内持续演变,虽然疫苗接种大大降低了重症率和死亡率,但感染后如何科学用药仍是公众关注的焦点,网络上充斥着各种“特效药”的信息,但究竟什么药物对新冠最有效?我们需要基于科学证据和临床指南,理性看待药物治疗的作用。
新冠病毒感染的治疗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层进行,轻型和中型患者主要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重型及危重型则需要抗病毒药物、免疫调节剂乃至呼吸支持等综合治疗,普通家庭常备药物主要用于缓解症状,而非直接“杀死”病毒。
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指南均强调:没有症状者不需要药物治疗;出现发热、咳嗽、头痛、咽痛等症状时,以缓解不适为主要目标;若病情加重(如持续高烧、呼吸困难、血氧饱和度下降),需立即就医。
对于大多数轻症或无症状感染者,用药的目的是缓解不适,提高生活质量,常用药物包括:
解热镇痛药:
止咳祛痰药:
咽痛缓解药物:
可使用含片(如西地碘含片)或喷剂(如利多卡因喷雾)局部镇痛,也可用温盐水漱口。
鼻塞流涕药物:
需特别注意:不要同时服用多种复方感冒药,以免相同成分(如对乙酰氨基酚)过量导致肝损伤。
抗病毒药物是直接抑制病毒复制的关键药物,但并非人人需要,目前主流抗病毒药包括:
奈玛特韦/利托那韦(Paxlovid):
瑞德西韦:
需静脉注射,一般用于住院患者,能缩短康复时间,但价格较高且可及性低。
阿兹夫定:
国内获批用于新冠治疗,但临床数据仍在积累中,建议在医生评估后使用。
注意:抗病毒药物不适合低风险人群及轻症患者,滥用可能诱导病毒耐药性。
中医药在新冠防治中体现出独特优势,连花清瘟胶囊、金花清感颗粒、藿香正气液等被列入诊疗方案,可用于缓解发热、咳嗽、乏力等症状,研究表明,中药能调节免疫反应,减轻炎症风暴,但需辨证使用,建议咨询中医师。
补充锌、维生素C、维生素D等营养素可能辅助免疫调节,但无证据表明可替代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之外,休息、充足水分摄入及营养支持同样重要,感染者应密切监测血氧饱和度(可用指夹式血氧仪),若持续低于95%,需及时就医,康复后逐渐恢复运动,避免剧烈活动诱发心肌炎。
新冠用药的核心是“对症下药,分层治疗”,对大多数人,缓解症状的常规药物足够;高风险人群则需尽早使用抗病毒药,科学用药、避免盲从谣言,才是战胜疫情的关键,免疫力是最好的防线——疫苗接种、合理作息、均衡营养永远不容忽视。
(字数:约1000字)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