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广东近期拉响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双热”疫情警报,其中基孔肯雅热的关节痛症状更为突出,部分患者疼痛可持续数月。近期广东进入登革热、基孔肯雅热高发期,二者均通过伊蚊叮咬传播。基孔肯雅热疫情增长迅猛,佛山累计确诊超4000例,且已外溢至澳门、北京等地;登革热也进入快速上升期,全省病例数呈明显增长趋势。
2、台湾与东南亚国家间交流频繁,民众常会因工作、旅游及探亲等原因往返,因此,当民众出国而未能提高警觉做好预防措施时,即可能感染登革热,并且于返国后,透过斑蚊叮咬,即会造成疫情扩散,要特别注意。
基孔肯雅热的诊断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 流行病学背景:患者需生活在基孔肯雅热流行区或在发病前12天内有疫区旅行史,同时伴有蚊虫叮咬史。 临床表现:急性起病,首先出现发热,随后在2-5天内出现皮疹,且会出现多个关节的剧烈疼痛,尤其关节痛更为明显且持续时间较长。
基孔肯雅热发热期较短,关节痛更为明显且持续时间较长,出血倾向较轻。鉴别有赖于实验室特异性检测。O’nyong-nyong等甲病毒感染O’nyong-nyong病毒、Mayaro病毒等甲病毒感染引起的临床表现和基孔肯雅热相似,不易根据临床表现和一般实验室检查进行鉴别,需要通过特异性检测进行鉴别诊断。
基孔肯雅热的检测项目主要包括病毒分离、核酸检测、血清抗体检测及血常规等实验室检查。 病毒分离:这是通过细胞培养法从患者急性期(发病1-4天)的血液或体液样本中分离病毒。此方法虽然耗时较长且操作复杂,但它是发病早期样本阳性率较高的检测方法,也被视为确诊的“金标准”。
登革热的鉴别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与感冒的鉴别: 高热及全身毒血症状:登革热会伴随高热和明显的全身毒血症状,而流感的关节疼痛相对不严重。 热型差异:登革热的热型可能为双峰热,而流感的高热通常不是双峰热。
登革热是可以通过验血验出来的。登革热的检查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常规检查:周围血象:登革热患者的白细胞总数在起病时即有减少,至出疹期尤为明显;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也见降低,并有明显核左移现象,出现异常淋巴细胞,退热后1周血象恢复正常。尿常规:可能有少量蛋白、红细胞、白细胞,有时有管型。
MSE抗原检测:在流行地区,这是确诊登革热的主要方法之一。检测登革热病毒:RNA核酸检测:通过检测登革热病毒的RNA来进行确诊,是另一种有效的检测方法。检测登革热抗体:抗体筛查:这是快速筛查登革热的手段,对于怀疑登革热的患者,可以进行此项检测。
大多数登革热病例可以根据发热、出血、肝大、休克或血小板减少等症状进行临床诊断。病毒分离、血清学诊断及病毒核酸检查是确切的诊断方法。病毒分离 可用蚊细胞培养上进行病毒分离。一般采集患者发病初期血清接种白纹伊蚊C6/36株细胞分离病毒,亦可经胸内接种巨蚊的成蚊、或脑内接种巨蚊的幼虫进行分离。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