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孔肯雅热疫情分布如下:全球流行情况1952年首次在坦桑尼亚发现,后扩散至非洲、亚洲、美洲及欧洲。截至2025年6月,全球119个国家和地区报告本地传播,主要集中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非洲:有坦桑尼亚、南非、肯尼亚、法属留尼汪岛等,2025年法属留尼汪岛报告超9万例。
2、目前已知基孔肯雅热疫情范围涉及广东的深圳和中山。在深圳,“深圳疾控 - 华大智造联合实验室”于7月29日对4例基孔肯雅病毒感染者进行测序溯源。其中1例本土及1例输入病例感染的病毒属于基孔肯雅东中南非型,另外2例境外输入病例感染的病毒属于基孔肯雅亚洲型。
3、月25日,广东中山市港口镇、南头镇、黄圃镇通报出现基孔肯雅热疫情。港口镇石特社区、南头镇将军社区、黄圃镇兆丰村和三社社区均已出现该疫情,三镇街号召社区居民在傍晚点燃蚊香,驱蚊灭蚊防叮咬,同时镇内各村(社区)已同步安排户外消杀灭蚊行动。
4、年基孔肯雅热疫情地区包括全球多个区域以及中国部分地区。全球流行地区方面:非洲及东南亚是传统流行区,有法属留尼汪、马约特(法国海外领土)等。美洲的玻利维亚、巴拉圭、阿根廷、巴西等多国暴发疫情,拉丁美洲累计报告超20万例。欧洲的法国、意大利报告了输入及本地传播病例。
5、聚集性疫情发生风险相对较高。这些特点使得这些地区成为基孔肯雅热疫情防控的重点区域。综上所述,中国基孔肯雅热疫情的分布主要集中在广东地区,特别是佛山市顺德区,同时澳门和香港也出现了病例。全国范围内,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云南等省份被划分为高风险区域,需要加强疫情防控措施。
1、云南省现在有基孔肯雅热病例。基孔肯雅热的基本情况: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CHIKV)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该病主要通过伊蚊传播,以发热、皮疹及关节疼痛为主要特征。云南省的基孔肯雅热历史与现状:我国首例基孔肯雅热病例于1987年在云南西双版纳发现。
2、基孔肯雅热在云南存在。云南是我国较早发现基孔肯雅热的地区之一,1987年在西双版纳首次分离出病毒,证实存在本土病例和自然疫源地。自2008年以来,云南多次报告输入性病例,这些病例主要来源于东南亚和南亚地区。
3、广东基孔肯雅热疫情主要分布在佛山、广州、中山、东莞、珠海、河源、江门、阳江、肇庆、清远、深圳和湛江等地。佛山是广东基孔肯雅热疫情较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其中:顺德区的乐从镇、北滘镇、陈村镇等地均有病例报告,且病例数量相对较多。
4、佛山基孔肯雅热主要集中在顺德区的乐从镇、北滘镇、陈村镇,此外,佛山禅城区、南海区也有确诊病例。根据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卫生健康局通报,截至2025年7月22日,顺德区累计报告基孔肯雅热确诊病例2934例,主要集中在乐从镇、北滘镇、陈村镇,均为轻症病例。
5、基孔肯尼亚热是一种由基孔肯雅病毒引发的急性传染病,其名称源自坦桑尼亚南部的土语,意为“令人弯腰屈背”,这个描述生动地反映了其典型的症状。病患在感染病毒后,主要表现为肌肉和关节的剧烈疼痛,伴随发热、恶心和呕吐等症状。这种疾病的历史可追溯到1952年,当时在坦桑尼亚南部的尼瓦拉州首次暴发。
6、基孔肯雅热是一种由蚊虫传播的疾病,其流行区域广泛,主要分布在非洲、南亚和东南亚。在非洲,这种疾病在坦桑尼亚、南非、津巴布韦、扎伊尔、塞内加尔等国家以及科摩罗、马达加斯加等地尤为活跃。
1、基孔肯雅热疫情的时间线梳理如下:2008年: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在广州白云机场局发现中国内地首例输入性基孔肯雅热病例,标志着该病毒开始进入中国内地。2010年:东莞市发生我国首起基孔肯雅热社区暴发疫情,共发现病例253例,其中确诊病例65例,疑似病例188例。此次疫情显示了基孔肯雅热病毒在社区内的传播能力。
1、年7月以来,广东广州、湛江等地出现基孔肯雅热聚集性病例,半个月内超4000人感染,且蚊子抗药性显著增强。从疫情情况来看,基孔肯雅热由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传播,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皮疹,关节痛可能持续数月,目前尚无疫苗和特效药,基层医院还易漏诊,防控形势十分严峻。
2、需要加大药量,这会形成“用药越狠→抗性越强”的恶性循环,还可能误伤蜻蜓等天敌,破坏生态平衡。另一方面,疾病传播风险升高。抗药性蚊子(如白纹伊蚊)是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的主要传播媒介,2025年广东登革热病例数同比暴涨近4倍。
3、年8月4日,湛江市霞山区卫生健康局发布了关于湛江市霞山区发现4起本地基孔肯雅热病例的情况通报。该通知旨在提醒广大市民注意并采取相应措施,以应对当前的防疫形势。通知内容要点如下:疫情概况:湛江市霞山区近期发现了4起本地基孔肯雅热病例。
4、今年广东基孔肯雅热疫情规模超以往,主要是多重因素叠加所致。首先,全球疫情输入压力大。目前已有119个国家和地区报告基孔肯雅病毒传播,病毒输入后,会借助本地伊蚊媒介形成传播循环,使得疫情在本地有了传播基础。其次,气候适宜蚊虫孳生。今年的气候条件有利于伊蚊繁殖,导致蚊虫密度较高。
5、广东基孔肯雅热疫情可从蚊媒控制、个人防护、病例早发现等方面预防。强化蚊媒控制,清除孳生地:一是做好环境整治,定期清理室内外积水,像花盆托盘、轮胎、饮水机槽等,翻倒闲置容器,消除蚊虫孳生条件;二是加强公共区域管理,社区和单位要对绿化带、下水道、停车场等重点区域定期消杀,降低蚊媒密度。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