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后遗症/新冠肺炎后遗症精神类疾病
7
2025-09-06
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布了今年夏季首批蚊媒高风险区域名单,多个区域因蚊媒密度较高被列为重点关注对象,这一举措标志着广州市针对登革热等蚊媒传染病的防控工作进入全面主动阶段。
据广州市卫健委公开信息,本次被列入高风险区的包括荔湾区、天河区、越秀区及海珠区的部分街道,这些区域普遍存在积水容器较多、蚊虫孳生环境未彻底清理等问题,蚊媒密度监测数据已超过安全阈值,相关部门呼吁市民提高警惕,主动清除积水,配合政府开展灭蚊防病工作。
蚊媒疾病威胁不容忽视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蚊媒传染病,主要通过白纹伊蚊(俗称“花斑蚊”)叮咬传播,临床表现包括高热、头痛、肌肉关节痛等,严重者可出现登革出血热或登革休克综合征,甚至死亡,广州作为南方沿海城市,气候湿热、雨量充沛,非常适宜蚊虫繁殖,每年5-10月是登革热等蚊媒传染病的高发期。
2014年,广州曾经历严重的登革热疫情,全年报告病例超过3万例,创下历史纪录,此后,广州市政府加大了对蚊媒传染病的防控力度,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监测预警和应急响应机制,今年提前公布高风险区,正是这一防控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防控措施全面升级
针对此次公布的蚊媒高风险区,广州市各级爱卫部门和疾控中心已启动专项灭蚊行动,专业人员正在这些区域开展成蚊杀灭、蚊幼虫孳生地清理等工作,同时对蚊媒密度进行持续监测。
在社区层面,各街道和居委会组织人员清理卫生死角,清除积水容器,并向居民发放防蚊灭蚊宣传资料,部分小区还开展了“清积水、灭蚊虫、防疾病”的爱国卫生运动,动员居民共同参与蚊媒防控。
“蚊虫防治需要政府和市民共同努力。”广州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张周斌表示,“政府方面会组织专业力量进行集中灭蚊,但市民也需要做好居家环境的清理,因为超过70%的蚊虫孳生地都在居民家中或社区公共场所。”
市民应对指南
专家建议,市民应做好以下防护措施:
清除家中积水,包括花盆托盘、饮水机接水盘、阳台积水等,每周至少检查一次;安装纱门纱窗,使用蚊帐、蚊香等防蚊用品;外出时尽量穿浅色长袖衣裤,使用驱蚊剂。
如出现突发高热、头痛、眼眶痛、关节肌肉痛、皮疹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居住地或活动区域是否位于蚊媒高风险区。
疫情防控与城市治理
广州公布蚊媒高风险区的做法,体现了公共卫生管理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预警的转变,这种基于数据的风险区划和精准防控策略,不仅提高了防控效率,也减少了社会成本。
这一措施也暴露出城市治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高风险区多集中在老城区和城乡结合部,这些区域通常存在基础设施不足、环境卫生管理难度大等问题,从根本上解决蚊媒孳生问题,还需要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改善社区卫生环境。
登革热防控是一项长期工作,需要政府、专业机构和市民的持续共同努力,通过公布高风险区,广州正在构建更加透明的公共卫生信息发布机制,这有助于提高公众的风险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
随着夏季的到来和雨季的开始,蚊媒密度可能进一步升高,市民应当密切关注官方发布的蚊媒监测信息,配合政府防控措施,共同筑起蚊媒传染病的防线,只有通过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才能有效控制蚊媒传染病的传播,保障公众健康。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