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后遗症/新冠肺炎后遗症精神类疾病
6
2025-09-06
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蚊媒传染病,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俗称“花蚊子”)传播,广东地区因其湿热的气候、密集的人口和活跃的蚊媒生态,成为登革热的高发区域,每年夏季至秋季,广东常出现登革热疫情,尤其是广州、深圳、佛山等城市,了解登革热的症状、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对保障公众健康至关重要,本文将详细解析广东蚊子传播登革热的症状,并提供实用的防治建议。
登革病毒通过蚊虫叮咬传播,当蚊子吸食感染者的血液后,病毒在蚊体内繁殖,再通过叮咬传播给健康人,广东地区的气候条件(高温、高湿、多雨)非常适合蚊媒繁殖,尤其是白纹伊蚊在居民区、积水容器(如花盆、废弃轮胎)中大量滋生,近年来,广东曾多次出现登革热局部暴发,例如2014年广州市曾报告近万例病例,登革热虽多为自限性疾病,但重症登革热(如登革出血热)可能导致休克甚至死亡,因此不可轻视。
登革热的潜伏期通常为3-14天,症状因个体差异而异,但一般可分为典型登革热和重症登革热两类,以下是常见症状的详细解析:
突发高热:登革热患者通常突然出现高热(体温可达39-40℃),持续2-7天,发热可能伴有寒战、头痛和全身乏力,容易被误认为普通感冒或流感。
剧烈头痛和眼痛:患者常感到头部剧烈疼痛,尤其是前额或眼眶后部疼痛,眼球转动时疼痛加剧,这是登革热的典型特征之一。
肌肉和关节痛:登革热俗称“断骨热”,因为患者常出现严重的肌肉、关节和骨骼疼痛,影响日常活动,这种疼痛多集中于背部、四肢和腰部。
皮疹:约50%的患者在发病后3-5天出现皮疹,多为红色斑丘疹,先出现在四肢,后扩散至躯干,皮疹可能伴有瘙痒,有时会脱屑。
出血倾向:轻度出血症状如牙龈出血、鼻衄或皮肤瘀点可能出现,重症登革热(登革出血热)则表现为明显出血,如呕血、黑便或血尿,甚至出现血小板减少导致的休克综合征。
其他症状:包括恶心、呕吐、食欲不振、淋巴结肿大等,部分患者可能有轻度肝功能异常。
重症登革热通常发生在二次感染不同血清型病毒时,可能导致血浆泄漏、器官衰竭和死亡,如果出现持续呕吐、腹痛、呼吸困难或意识模糊,需立即就医。
诊断登革热需结合流行病学史(如近期蚊虫叮咬或疫情地区旅行)、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测(如NS1抗原检测、PCR或血清学检查),广东多家医院(如广东省人民医院、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具备快速检测能力,目前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治疗以支持疗法为主:
预防登革热的关键是防蚊灭蚊,广东居民和社区可采取以下措施:
登革热是广东夏季健康的“隐形杀手”,但通过了解症状、及时就医和积极预防,可有效降低风险,公众应保持环境卫生,关注疫情信息,若出现疑似症状立即就医,唯有个人、社区和医疗系统协同努力,才能遏制登革热的传播,保障广东人民的健康与安全。
温馨提示:本文仅供参考,不能替代专业医疗建议,如有症状,请及时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