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后遗症/新冠肺炎后遗症精神类疾病
7
2025-09-03
随着新冠病毒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越来越多的康复者面临着后遗症的困扰,尤其是老年人群体,由于免疫力相对较弱、基础疾病较多,老年人感染新冠病毒后不仅急性期症状可能更严重,康复后也更容易出现长期后遗症(Long COVID),了解这些后遗症的症状、成因及应对方法,对老年人群体的健康管理至关重要。
新冠病毒后遗症是指感染康复后持续数周甚至数月的症状,老年人常见的表现包括:
呼吸系统问题:许多老年康复者报告长期气短、咳嗽和胸痛,这是由于病毒对肺部组织的损伤可能导致肺纤维化或功能下降,尤其是有慢性肺病(如COPD)的老人更需警惕。
疲劳与虚弱:持续性的极度疲劳是后遗症的典型表现,老年人可能感到日常活动(如散步、家务)变得困难,甚至休息后也无法缓解,这与免疫系统过度反应或肌肉损耗有关。
认知功能障碍:不少老年人出现“脑雾”(brain fog),表现为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和思维迟缓,研究认为,这可能是病毒对神经系统的影响或炎症反应所致,尤其对已有认知障碍(如阿尔茨海默病)的老人影响更大。
心血管症状:心悸、胸痛和运动耐量下降是常见问题,病毒可能直接损伤心肌或引发炎症,导致心律失常或心力衰竭风险增加,尤其是有高血压、冠心病史的老年人。
心理与情绪问题:焦虑、抑郁和睡眠障碍在老年群体中高发,长期隔离、对健康的担忧以及身体不适都可能加剧心理负担。
其他症状:包括关节疼痛、嗅觉或味觉丧失、消化问题(如腹泻)等,这些症状虽看似轻微,但可能影响营养摄入和生活质量。
老年人后遗症高发与多种因素相关:
面对后遗症,老年人及其照护者需采取综合措施:
医学监测与康复治疗:定期随访医生,进行肺功能、心脏和认知评估,康复计划可能包括呼吸训练、物理治疗和认知行为疗法(CBT)。
生活方式调整:保持适度活动(如太极、散步)以避免肌肉萎缩;均衡饮食,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确保充足睡眠。
心理支持:家人陪伴和社会参与至关重要,必要时寻求心理咨询,或加入支持小组减少孤独感。
疫苗接种与预防:接种疫苗(包括加强针)可降低后遗症风险,注意佩戴口罩、避免人群聚集,预防再次感染。
新冠病毒后遗症对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构成长期挑战,通过早期识别症状、积极干预和多学科支持,许多症状可以得到缓解,社会与家庭应给予更多关注,帮助老年群体平稳度过康复期,重拾健康生活。
参考资料:世界卫生组织(WHO)、美国疾控中心(CDC)及《柳叶刀》相关研究。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