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后遗症/新冠肺炎后遗症精神类疾病
6
2025-09-03
新冠病毒感染后,许多人最关心的问题莫过于“该吃什么药最有效”,随着疫情发展,各类药物信息纷繁复杂,甚至存在相互矛盾的说法,本文将基于目前医学共识,为您提供科学、实用的用药指导,帮助您在感染期间做出明智的决策。
了解新冠症状的发展阶段是合理用药的前提,典型的新冠感染过程通常分为三个阶段:早期(1-3天)、进展期(3-7天)和恢复期(7-14天),早期主要表现为发热、咽干、乏力;进展期可能出现咳嗽、咽痛、肌肉酸痛等症状;恢复期则症状逐渐减轻,但可能仍有咳嗽和疲劳感。
当体温超过38.5℃或出现明显不适时,可考虑使用解热镇痛药,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和布洛芬是首选药物,研究表明,这两种药物在缓解新冠引起的发热和疼痛方面效果相当,均可安全使用。
用药建议:对乙酰氨基酚成人每次500mg,每日不超过2000mg;布洛芬成人每次400mg,每日不超过1200mg,注意不要同时使用两种以上解热镇痛药,以免增加肝肾损伤风险。
咳嗽是新冠常见症状,分为干咳和湿咳两种类型,对于干咳,可使用右美沙芬等镇咳药;对于伴有痰液的湿咳,则建议使用祛痰药如乙酰半胱氨酸、氨溴索等。
用药建议:右美沙芬成人每次10-20mg,每4-8小时一次;乙酰半胱氨酸成人每次200mg,每日2-3次,多饮水有助于稀释痰液,促进排出。
新冠感染常伴有上呼吸道症状,如鼻塞、流涕等,生理盐水鼻喷雾可缓解鼻部不适;严重鼻塞可短期使用减充血剂如伪麻黄碱,但高血压患者应慎用。
用药建议:伪麻黄碱成人每次30-60mg,每4-6小时一次,使用不超过7天,长期使用可能引起反跳性鼻充血。
咽痛是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的突出症状,除了使用含对乙酰氨基酚的药物外,可用温盐水漱口、含服润喉糖或使用局部喷雾剂如利多卡因喷雾缓解症状。
多种抗病毒药物已获批用于治疗新冠,但它们主要针对重症高风险人群,并非所有感染者都需要使用。
帕克斯洛维德(Paxlovid)是常用的抗病毒药物,可在发病5天内使用,显著降低重症和死亡风险,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种药物与许多常用药存在相互作用,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另一种抗病毒药莫努匹拉韦(Molnupiravir)也可用于高风险人群。
重要提示:抗病毒药物为处方药,必须由医生评估后开具,普通人群无需也不应自行使用。
连花清瘟胶囊、金花清感颗粒、藿香正气液等中药在缓解新冠症状方面显示出了一定效果,研究表明,这些药物可能通过多靶点作用缓解发热、咳嗽、乏力等症状。
用药建议:使用中药应遵循辨证施治原则,根据具体症状选择合适药物,注意中西药联合使用时的相互作用,建议间隔1-2小时服用。
避免盲目用药:不要同时使用多种功效相同的药物,尤其是解热镇痛药,以免造成肝肾功能损伤。
特殊人群用药:孕妇、儿童、老年人及有基础疾病者用药前应咨询医生,儿童禁用阿司匹林,以免引起瑞氏综合征。
补充营养与休息:药物只能缓解症状,充足的休息、适量的水分和营养摄入同样重要,保证蛋白质和维生素摄入有助于恢复。
识别危险信号:如果出现呼吸困难、胸痛、意识模糊、持续高热不退等严重症状,应立即就医。
不要预防性用药:没有证据支持预防性使用任何药物可以防止新冠病毒感染,不当用药反而可能带来健康风险。
应对新冠症状,没有“最有效”的万能药,只有“最适合”的个体化方案,大多数年轻、健康人群感染后只需对症处理,即可顺利康复,重要的是监测症状变化,合理用药,必要时及时就医,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科学认知和理性用药是我们保护自己和家人健康的有力武器。
注:本文提供的用药信息仅供参考,具体用药请咨询医生或药师,并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使用,疫情防控政策与诊疗方案可能随疫情变化而调整,请关注最新官方指南。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