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后遗症/新冠肺炎后遗症精神类疾病
6
2025-09-02
2020年以来,新冠病毒席卷全球,不仅成年人面临健康威胁,儿童感染病例也逐渐增多,尽管大多数儿童感染后症状较轻,但并不意味着可以忽视其风险,随着病毒变异和疫情发展,小儿新冠成为越来越多家长关注的焦点。
与成人相比,儿童感染新冠病毒的表现有其独特性,多数患儿症状轻微,常见表现为发热、干咳、乏力,也可能出现鼻塞、流涕、咽痛、头痛等类似普通感冒的症状,值得注意的是,儿童消化道症状较为常见,如恶心、呕吐、腹痛和腹泻。
极少数儿童可能在感染后2-6周发展为“儿童多系统炎症综合征”(MIS-C),这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表现为持续高烧、皮疹、结膜炎、低血压和多个器官功能异常,需要立即就医。
研究发现,不同年龄段儿童对新冠病毒的易感性和临床表现存在差异,婴幼儿(尤其1岁以下)由于免疫系统尚未成熟,可能面临更高风险,更易出现呼吸困难和喂养困难,而学龄期儿童和青少年感染表现更接近成人,但总体重症率仍然较低。
有基础疾病的儿童,如先天性心脏病、慢性肺病、免疫抑制状态、糖尿病、肥胖和遗传性疾病患者,发展成重症的风险相对较高,需要格外警惕。
预防始终是关键,对于尚不符合接种条件的婴幼儿,保护尤为重要:
家庭成员疫苗接种:成人接种疫苗不仅能保护自己,还能形成家庭免疫屏障,间接保护孩子
减少不必要的外出:尽量避免带婴幼儿前往人群密集的封闭场所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教导孩子正确洗手,使用含酒精的洗手液或肥皂流水冲洗至少20秒
佩戴口罩:2岁以上儿童在公共场所应佩戴合适尺寸的口罩
保持社交距离:避免与有呼吸道症状的人密切接触
当孩子出现疑似新冠症状时,家长应保持冷静,采取适当措施:
将孩子与其他家庭成员隔离,特别是与高龄老人和有基础疾病的家人分开,提供单独卧室和卫生间(如果可能),照顾者应佩戴N95或医用外科口罩。
对症处理:发热时可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需按体重计算剂量);保证充足水分摄入,防止脱水;提供易消化的食物,保证营养供给。
以下情况需要立即就医:
多国已批准为儿童接种新冠疫苗,研究表明,疫苗对预防儿童重症新冠高度有效,家长应当根据当地卫生部门的建议,为孩子及时接种疫苗。
常见接种后反应包括注射部位疼痛、疲劳、头痛、肌肉疼痛和发热,这些通常是轻微和暂时的,表明免疫系统正在建立保护,权衡利弊,疫苗接种的益处远远超过其潜在风险。
疫情不仅影响儿童的身体健康,也对他们的心理产生深远影响,生活常规被打乱、社交活动减少、担心感染等因素可能导致儿童出现焦虑、抑郁和行为问题。
家长应创造安全环境与孩子开放讨论疫情,用适合年龄的方式解释当前情况;保持规律作息,提供稳定的家庭环境;安排创意室内活动,减少屏幕时间;如发现孩子持续情绪低落或行为异常,可寻求专业心理帮助。
面对小儿新冠,我们既不应过度恐慌,也不能掉以轻心,通过科学防护、及时接种疫苗和合理应对感染,我们能够最大限度地保护孩子免受新冠病毒的侵害,随着科研进展,我们对新冠病毒的理解不断深入,相信未来会有更多针对性治疗和预防措施,为儿童健康提供更强有力的保障。
作为家长,保持警惕的同时也要保持理性,遵循权威卫生机构的指导,为孩子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成长环境,在这个特殊时期,我们的科学知识和冷静应对是最好的武器。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