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广东流行的病毒主要有基孔肯雅病毒和登革病毒。基孔肯雅病毒可引发基孔肯雅热。该疾病通过伊蚊叮咬传播,自2025年7月以来,佛山顺德三周内累计确诊超2000例。感染基孔肯雅病毒后,患者会出现突发高热、对称性关节剧痛、躯干斑丘疹等症状,部分患者的关节疼痛症状可能会持续数年。
广州现在流行的主要病毒是基孔肯雅病毒(Chikungunya virus)。基孔肯雅病毒引发的疾病称为基孔肯雅热。在疫情现状方面,2025年7月20日 - 26日,广东省一周新增2940例本地病例,佛山为主要疫区,广州、中山等地也有病例报告,传播较为迅速。
广东流行的病毒有多种类型,包括呼吸道病毒、胃肠病毒、虫媒病毒等。呼吸道病毒甲型流感病毒:变异性和传染性强,常见亚型如H1NH3N2。乙型流感病毒:变异较慢,传播范围相对较窄。胃肠病毒诺如病毒:高度传染性,易在集体场所爆发,引发急性肠胃炎。轮状病毒:婴幼儿易感,导致严重腹泻。
广东地区流行的病毒有多种类型,包括呼吸道病毒、胃肠病毒、虫媒病毒等。呼吸道病毒方面,有甲型流感病毒,变异性和传染性强,常见亚型如H1NH3N2;乙型流感病毒变异较慢,传播范围相对较窄。
广东当前流行的病毒主要有流感病毒、胃肠病毒和登革病毒。流感病毒包含甲型和乙型。甲型流感病毒有H1NH3N2等亚型,其变异性和传染性都比较强,容易引发大规模的感染;乙型流感病毒变异速度较慢,传播范围相对较窄。胃肠病毒常见的有诺如病毒、轮状病毒和肠道腺病毒。
目前广东存在基孔肯雅热疫情,截至2025年7月22 - 23日,佛山多个区累计报告确诊病例超3000例,且有超200例已扩散到深圳、广州等周边城市。不过,基孔肯雅热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没有人传人迹象,且死亡率极低,绝大多数患者会在1 - 2周内自行康复。
描述了参训人员的反馈和培训效果。参训人员积极参与,认真聆听,与讲师进行了深入的互动交流。通过培训,参训人员对基孔肯雅热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并表示将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提高防控能力。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 分析了培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措施。
基孔肯雅热培训内容包括基孔肯雅热的基本概念、病原学特征、传播途径、易感人群及流行趋势、临床表现、预防和控制措施等方面,总结为提升对该病的认识和防控能力。基本概念 基孔肯雅热是一种由基孔肯雅病毒感染导致的急性蚊媒传染病,患者常因剧烈关节痛而被迫弯腰行走,故得名。
基孔肯雅热知识培训可以按照以下结构来编写:基本概念和特点 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CHIKV)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症状包括突发高热(体温大于39℃)、对称性多关节痛、皮疹等。感染后,多数患者一周内会好转,但部分病例关节疼痛的症状可能会持续数月甚至数年。
肯孔基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蚊媒传染病。该病毒主要通过伊蚊叮咬在人群中传播。当感染病毒的人被蚊子叮咬后,蚊子再去叮咬其他人时,就可能将病毒传播给新的个体,从而实现人传人。在一些疫情爆发地区,已经观察到了家庭聚集性发病的现象,这也有力地证明了肯孔基雅热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传播。
肯孔基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蚊媒传染病。治疗主要是对症支持治疗。首先,对于发热症状,会根据体温情况适当给予退热药物,比如对乙酰氨基酚等,以缓解高热带来的不适,防止高热惊厥等并发症。其次,针对关节疼痛等症状,可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来减轻疼痛程度,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肯孔基雅热是一种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急性蚊媒传染病。其死亡率通常相对较低。多数患者症状较轻,经过适当治疗和休息后可逐渐康复。不过,对于一些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儿童、孕妇以及本身存在基础疾病的人,可能会出现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从而导致病情加重甚至死亡,但这种情况并不常见。
肯孔基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蚊媒传染病。人体感染该病毒后,免疫系统会对其产生免疫反应来对抗病毒。当经过治疗病情痊愈后,身体内会产生相应的抗体等免疫物质。这些免疫物质在一段时间内会持续存在,对再次入侵的基孔肯雅病毒起到一定的抵御作用。
1、蚊媒传染病的主要类型,蚊媒传染病是指由细菌、病毒或寄生虫引起,经由蚊虫叮咬传播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国内外常见的蚊媒传染病有登革热、疟疾、丝虫病、西尼罗病毒、基孔肯雅热、黄热病、流行性乙型脑炎、圣路易脑炎、西马脑炎、东马脑炎、zika热等疾病。
2、蚊媒传染病是指由蚊子传播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生命健康。据研究,蚊子传播的疾病多达80余种,其中最为常见的传染病包括:疟疾、登革热、流行性乙型脑炎、黄热病、基孔肯雅热、寨卡病毒病等。认识蚊子 世界上大约有3500种蚊子,在我国大约有390种,主要包括:伊蚊、库蚊和按蚊。
3、蚊媒传染病,是由病媒蚊子传播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常见的有流行性乙型脑炎、疟疾、登革热、丝虫病、黄热病等危害性较强的传染病。 以乙脑为例,刘起勇说,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又称“日本脑炎”,是以脑实质炎症为主要病变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
4、恶心、呕吐等症状。在严重情况下,疟疾还可能引发贫血、肝脾肿大、脑病等并发症。综上所述,疟疾是一种由疟原虫感染引起的蚊媒传播的传染病,其主要通过蚊虫叮咬传播,有多种类型,且临床表现以畏寒和规律性的发热发作为主。预防疟疾的关键在于控制蚊虫滋生和叮咬,同时及时治疗感染者以减少传染源。
5、当前广州流行的病毒所引发的蚊媒传染病主要为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近期广州高温多雨,白纹伊蚊(花斑蚊)繁殖加快,使得这两种传染病的传播风险显著增加。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其症状主要有高热、头痛、肌肉酸痛等,重症情况下可能会危及生命。
基孔肯雅热与登革热的共同点是均可出现高热、皮疹、关节痛等症状,且传播媒介相同,人群均普遍易感;不同点是病原体、感染后免疫力、潜伏期及典型症状有所不同。共同点:症状相似:两者均可引发患者出现高热、皮疹以及关节痛等症状,这些症状是两者在临床表现上的相似之处。
登革热基孔肯雅热与登革热的传播媒介相同,流行区域基本相同,临床表现亦类似,与登革热较难鉴别。基孔肯雅热发热期较短,关节痛更为明显且持续时间较长,出血倾向较轻。鉴别有赖于实验室特异性检测。
热型差异:登革热的热型可能为双峰热,而流感的高热通常不是双峰热。 呼吸道症状:流感会有明显的呼吸道症状,且家人可能集体发病;而登革热患者的呼吸道症状较轻,家人通常非同时发病。 实验室检测:流感抗原检测呈阳性;登革抗原、抗体结果呈阳性。
流行病学背景:患者需生活在基孔肯雅热流行区或在发病前12天内有疫区旅行史,同时伴有蚊虫叮咬史。 临床表现:急性起病,首先出现发热,随后在2-5天内出现皮疹,且会出现多个关节的剧烈疼痛,尤其关节痛更为明显且持续时间较长。
基孔肯雅热最典型的临床特征就是关节剧痛,这种疼痛会导致患者身体屈曲。当患者受到该疾病侵袭时,其关节处的剧痛使得他们无法像正常人一样伸展身体,只能以一种弯腰驼背、身体扭曲的姿态来缓解痛苦,所以用“变得扭曲”或“弯腰驼背”来命名该疾病非常贴切。
若出现“高热 + 关节痛/皮疹”(尤其小关节剧痛),应立即就医并告知旅居史或蚊虫叮咬史。此外,基孔肯雅热与登革热传播途径和防控措施相同,均需“清积水、灭成蚊、防叮咬”,且无特效药,需早发现早对症治疗,如退烧、止痛。重点人群(新生儿、老年人、慢性病患者)需加强防护,避免并发症。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