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后遗症/新冠肺炎后遗症精神类疾病
6
2025-09-06
广东省进入蚊媒传染病高发季节,登革热、寨卡病毒等通过蚊子传播的疾病引发广泛关注,根据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的最新通报,截至2023年10月,全省已报告多例本地登革热确诊病例,主要集中在广州、深圳、佛山等珠三角地区,蚊子传播的疾病不仅威胁公众健康,还可能对经济社会造成影响,本文将结合最新消息、症状特点和防控建议,为读者提供全面解析。
广东省作为热带亚热带地区,气候温暖潮湿,蚊虫孳生条件优越,尤其是白纹伊蚊(俗称“花蚊子”)和埃及伊蚊,是登革热、寨卡病毒等疾病的主要传播媒介,据广东省疾控中心数据,2023年夏季以来,由于降雨频繁、气温偏高,蚊虫密度较往年同期上升20%,导致登革热病例数呈现上升趋势,最新消息显示,广州和深圳已启动应急防控机制,加强蚊媒监测和社区清理工作,专家预测,随着国庆假期人员流动增加,疫情可能进一步扩散,需高度警惕。
疫情主要集中在 urban areas(城市区域),尤其是老旧小区、建筑工地和公园等积水场所,政府部门已通过媒体发布预警,提醒公众注意防蚊措施,并呼吁出现症状者及时就医,暂无死亡病例报告,但重症患者多为老年人、儿童及有基础疾病的人群。
蚊子传播的疾病主要包括登革热、寨卡病毒、基孔肯雅热和疟疾等,在广东,登革热是最常见的蚊媒传染病,其症状多样,易被误诊为普通感冒,以下是主要疾病的症状详解:
登革热:由登革病毒引起,通过伊蚊叮咬传播,潜伏期通常为3-14天,症状包括:
寨卡病毒:症状较轻,但孕妇感染可能导致胎儿小头畸形,常见症状包括低热、皮疹、结膜炎和关节痛,通常持续2-7天。
基孔肯雅热:以高热和严重关节痛为特征,关节痛可能持续数月,影响生活质量。
疟疾:在广东较少见,但仍有个案报告,症状为周期性寒战、高热和出汗,需通过血涂片检测诊断。
值得注意的是,登革热症状在初期易与流感混淆,但如果出现持续高热、出血迹象或意识模糊,应立即就医,广东省疾控中心强调,早期诊断和治疗可大幅降低重症风险。
针对当前疫情,广东省政府已采取多项措施:加强蚊媒监测、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清理积水环境(如花瓶、轮胎等蚊虫孳生地),并在高风险区域进行杀虫剂喷洒,公众也需积极参与防控,以下是实用建议:
广东蚊子传播疾病的疫情虽未大规模爆发,但风险不容忽视,最新消息显示,登革热病例数仍在上升,公众需提高警惕,熟悉症状特点,并采取有效防护,通过政府与社会的共同努力,我们可以减少蚊媒传染病的传播,保障健康安全,广东省将继续加强监测和科研,推动疫苗研发(目前登革热疫苗已在部分国家使用),为公共卫生安全提供更强保障。
如果您或家人出现相关症状,请立即前往就近医院发热门诊就诊,或拨打12320卫生热线咨询,保持警惕,科学防控,是我们应对蚊媒疾病的关键。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