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冠病毒变异株的持续传播,许多地区出现了感染小高峰,不少人在出现发热、咳嗽、咽痛等症状后,第一反应是:“我该吃什么药?”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却涉及个人健康、科学用药和公共卫生等多方面因素,盲目用药或跟风囤药不仅可能无效,还可能带来副作用甚至延误治疗,本文将基于当前医学共识,为大家梳理近期新冠感染后如何科学选择药物,并提供实用建议。
新冠病毒感染的基本用药原则
需要明确的是,新冠病毒感染目前仍属于自限性疾病,对于绝大多数轻症或无症状感染者而言,对症支持治疗是关键,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指南均强调,用药的目的是缓解症状、提高舒适度,而非“杀死病毒”,科学用药应遵循以下原则:
- 对症用药:根据具体症状选择药物,例如发热用退热药,咳嗽用止咳药,避免滥用抗生素(新冠病毒是病毒,抗生素无效)。
- 合理剂量:严格按照说明书或医生建议的剂量服用,避免过量导致肝肾功能损伤。
- 特殊人群谨慎:老年人、孕妇、儿童及有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者需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 不盲目囤药:药物有保质期,囤药可能造成浪费,并导致真正需要的人无法及时获得药物。
针对常见症状的药物选择
根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第十版)》和临床实践,以下是对症药物的推荐:
发热、头痛、肌肉酸痛

- 推荐药物: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或布洛芬,两者均为非处方药,能有效缓解发热和疼痛。
- 注意事项:对乙酰氨基酚对胃肠道刺激较小,但过量可能伤肝;布洛芬可能加重肾脏负担,肾功能不全者慎用,两种药物不宜同时使用,需间隔4-6小时。
咳嗽、咳痰

- 干咳无痰:可选用右美沙芬等镇咳药。
- 咳嗽有痰:建议使用氨溴索、乙酰半胱氨酸等祛痰药,帮助痰液排出。
- 中药选择:连花清瘟胶囊、急支糖浆等对缓解咳嗽症状有一定效果,但需辨证使用。
咽痛、鼻塞

- 咽痛:可用淡盐水漱口,或含服西瓜霜含片、金嗓子喉宝等,严重时可使用布洛芬等镇痛药。
- 鼻塞:生理盐水喷鼻剂或伪麻黄碱类药物(如新康泰克)可缓解症状,但高血压患者需避免伪麻黄碱。
抗病毒药物

- 特定人群适用:奈玛特韦/利托那韦(Paxlovid)、阿兹夫定等抗病毒药物可用于高龄、有基础疾病等高风险人群,但需在发病早期(5天内)使用,并严格遵循医嘱,普通人群无需使用。
中药与辅助治疗的作用
中医药在新冠防治中积累了丰富经验,根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中医药防治指南》,以下方案可参考:
- 轻症患者:可选用连花清瘟胶囊、金花清感颗粒、疏风解毒胶囊等中成药,具有清热解毒、宣肺泄热的功效。
- 恢复期调理:生脉饮、六君子汤等可帮助恢复气阴两虚状态。
需注意,中药需辨证论治,建议在中医师指导下使用。
辅助治疗同样重要:
- 充足饮水:每天饮水1.5-2升,避免脱水。
- 营养支持: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如鸡蛋、牛奶、新鲜果蔬),增强免疫力。
- 休息与监测:保证充足睡眠,使用血氧仪监测血氧饱和度(如低于95%需及时就医)。
避免用药误区
一些用药误区值得警惕:
- 盲目使用抗生素:新冠病毒是病毒,抗生素(如阿莫西林)无效,除非合并细菌感染。
- 叠加多种药物:同时服用多种复方感冒药可能导致成分过量(如对乙酰氨基酚),引发肝损伤。
- 迷信“特效药”:某些未经证实的药物(如伊维菌素)可能带来风险,应避免使用。
- 忽视基础疾病:高血压、糖尿病患者需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如Paxlovid可能与降压药冲突)。
什么情况下需要就医?
大多数感染者可居家康复,但以下情况需及时就医:
- 持续高热超过3天不退;
- 呼吸困难、胸痛或血氧饱和度低于95%;
- 意识模糊、嗜睡等神经系统症状;
- 基础疾病明显加重。
面对新冠病毒感染,科学用药的核心是“对症”而非“过度”,近期感染后,应根据症状选择合适药物,并结合休息、营养和监测,逐步恢复健康,保持理性态度,不盲目跟风用药,既是保护自己,也是对社会负责,疫苗接种仍是预防重症的重要手段,符合条件者应及时接种加强针,愿大家都能用科学方法度过难关,迎接健康每一天。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